订阅——分享的逻各斯
显示标签为“道路与梦想”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道路与梦想”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三, 一月 10, 2007

iPhone


iPhone发布了,Jobs很兴奋,而他对金钱却没有什么考虑,正像他设计产品不计成本一样。


引用一条上个月的新闻,WSJ.com消息说:

苹果电脑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延迟年报文件中称,由公司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对苹果电脑过去的股票期权发放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乔布斯知晓或被建议选择有 利的授予日期,但他本人并未获得这部分期权,也没有从中获利,而且未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会计影响。

特别委员会同时发现,本次调查暴露出了一个严重问题,该问题与苹果电脑两位前任管理人士在股票期权授予时的入帐和报告行为有关。

苹果电脑指出,在259个授予日期时点为1996年10月至2003年1月份之间的42,077笔股票期权中,有42个授予日期中的6,428笔股票期权在计算日期方面存在不当行为。

让我想起另一为CEO,GE的伊梅尔特,也是放弃股票期权,而长期持股,这些人是忙得没时间花钱,不如持有股票吗?
伊梅尔特要成为伟大的CEO,他要让GE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他们着眼于20年后,当然不在乎短期的股价以及何时行权更有利等小问题。
乔布斯多少年来一直未变,他还是那个爱打赤脚、执著地几乎疯狂的小伙子,人到中年,经历坎坷,事业大成都没有改变他丝毫。

星期二, 十月 24, 2006

OO65

在南京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眼神有点迷离,也许是不感兴趣我给她抓拍





孟爽在迷恋设计……虽然她们这学期住的校区开始熄灯了
她学什么来着,我想了2秒钟才记起来她学应用数学,要是想搞点设计工作也不算不务正业和五迷三道。
她不高兴的时候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0065:孤魂野鬼收容所


Metalkid回归

近照


我看了蒲文怡同学的sohu博客,这个有点幽默、有点乖张、还有点骠悍的家伙又回来了
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

Here's metalkid

星期五, 十月 06, 2006

2ya的第一个20年

2ya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20年,献上私藏照片三张,以表祝贺!希望她在下一个20年里完成自己的全部心愿。


星期三, 十月 04, 2006

我们

(图记:我这个从来不知道超级女生几点播的人竟然在上海遇到这样的场景,事后一女同学翻看我picasa,顿时兴奋异常,然后大骂我猪,没好好拍个正脸。)


有天跟李翔msn说话,我们说找工作的问题,他碰出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想获得别人承认了,其实那有那么容易……”当时我只是引以为戒。
刚才看了老许在FTCN上的专栏文章机会主义者的胜利,李宇春的成功似乎没起到特别好的作用,我想媒体也充当了不太令人尊重的角色,还有牛根生那样的老板们,当然他们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可能要求他们天天想着社会责任,不过发行量和利润表。我想年轻人应该认识到,在这里引用梁任公的话有点装大尾巴狼,但是他25岁公车上书的勇气值得年轻人学习,他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而今天我学习的是天天和企业家们喝高了的高燃,20几岁开了宝马的戴志康,我也不能抑制地对80后财富新贵有种偶像式的崇拜,但是当你看到还有马永红那样的“狂人”,看到南开那群在暑假里去甘肃武威的同学拍回的照片,看到贾樟柯的电影的时候,你可能会更加知道,今天的时代以及每一个时代对于属于它的年轻人也许意味着更多的东西,而不只是狭隘的那几种成功。

没有贬低高燃同学和戴志康的意思,甚至没想贬低李宇春,只是想说,我们应该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

王健硕谈贡献与回报

王健硕的一篇老文章,他的blog值得回顾一下,很多经典文章
对贡献有激情,对回报有信心

没时间看全文的请看摘要

  • 如果一件事情是为了回报,这件事情很难持久。这和一个人的毅力无关。
  • 回报,绝不仅仅是钱,它可以是各种你追求的东西,甚至仅仅是一个指标。
  • 和对贡献的激情同等重要的是,对回报的信心,而不是置之不理。
  • 回报是贡献的影子。当一个人奔向太阳的时候,影子会跟着你。
blogger们应该听的:

写blog就是这样。如果只是很希望别人来看,来评论,就会一天访问十次自己的blog,看一看有没有人回复。不久就会精疲力尽,而且会发现,自己 的努力并不会直接换来多少人回复(像我每天一篇写了第四个年头了,也不会有多少回复的)。这时,就会怀疑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于是就不写了。不用埋怨自 己的毅力,这件事本来和毅力毫无关系。

而凡是能坚持的blogger,要么是把blog写给自己的,意识到每天的记录是帮助自己来整理思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要么是为了兴趣,写 BLOG仅仅是为了帮助别人,只关心分享,而不关心评论或者浏览量的。无论什么样的动机,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贡献,而不是回报,就会坚持。

投资者和管理者应当听的:
有“理想”的公司,都是对贡献真诚的感兴趣的公司。微软的任何产品,都在看怎样提高生产率;Google的两个创始人关心的是如何更好的组织世界的信息;皮埃尔关心让世界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互联网上实现交易,而爱迪生关心的是给人类光明。。。

只有对贡献有激情,不在乎回报的时候,你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就像伟大的公司因为有一个贡献的理念,才可以持久的保持激情,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以后,接着日复一日的寻找更大的贡献。

他还有很多例子……

星期日, 十月 01, 2006

许知远:我的学习时代真正到来了

老许30岁了,他说他漫游的生活到了结束的时候,学习的时代开始了 。非常高兴听到他这么说,他过去一直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思想驳杂、眼光朦胧的知识青年形象,他说自己缺乏穿透事物的能力,总是生活在表面。知识青年其实就是准知识分子,老许早就意识到他自己要走的路,虽然写东西很飘,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点不知所云,但是我觉得他慢慢会回归的。我还在天天梦着炫人的网页和精致的照片,我才刚刚开始我的漫游岁月。一切祝福都是枉然,路要自己走。

星期六, 九月 09, 2006

我的space一年纪,换blog托管了

也许是孟爽不再更新donews上的blog让我决定,It is high time I made some changes!

其实,由于各种原因不再写blog的同学有很多。

我不再留恋space了,那个空间从一开始就不适合我,虽然近来它没有给我增加什么麻烦,firefox浏览器避免了IE内核的浏览器登陆缓慢的问题,但是我还是对它的灵活度不甚满意。

另外,写blog也遇到了瓶颈,也许最近烦恼比较多,实际上是生活上的瓶颈,更新的频率很低。

时光荏苒,space我整整用了一年,这一年改变很多。

一个名叫flypig的网络青年,用浅显的文字表达与刻意摆好的静物图片征服了我。

一个被资深的商业编辑认为依然活在第二次浪潮时代的年轻人却总凭借写作打动我。

那位资深的商业编辑还不小心敲进了我的房门并使我的一个白日梦成为了泡影。

一个每天与许知远共事的记者总在不经意间给我重要的启示。

一个声称高中时要去敲《萌芽》编辑部大门的女文青在一所训练人们如何管理金钱的学校里和我谈论哲学问题。

一切的一切,好像是一首汪峰的歌,名字我忘了,和年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