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分享的逻各斯
显示标签为“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三, 七月 04, 2007

新媒体的未来

上周还参加了若邻网和1财搞的新媒体论坛,地点在北大.
发现众多不知名的小网站到这来做推广,还发现很多网络公司在网上做1.0时代的营生,而且很赚眼球,很赚钱.中国国情.

与会的人都各自抱着自己对新媒体的看法,有的认为手机是新媒体,有的认为互联网是新媒体,有的认为传统报纸杂志只要转变观念和运作方式就是新媒体,有的说个人掌握了新传播技术就是新媒体,还有人觉得Any where,any time,any screen的广告就是新媒体.

新媒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坐标的起点,新和旧其实也难以划分,大致上大家还是把纸质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制作统一的节目发送给模糊的大众,视为旧媒体.但是仔细探究一下,其实今天的很多所谓新媒体,依然对他们的受众了解有限,电梯间的液晶屏可能更多让快递员观看了,很多网站只是炒作纸质印刷的成本负担不起的炒作,制造垃圾内容和垃圾评论.

这些都是用旧媒体思维运作新媒体,何力,这个我大学最喜欢的报纸的前总编声称,在他的观察范围内,目前没有一个就媒体的领袖能成功的做好一个新媒体,那些新媒体的领袖一定出现在未来那些痴迷技术,养成了网络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年轻人中,我们这些旧媒体的人倒时候能当他们的顾问就应该知足了.

何力这种消极态度我很认同,目前何力赋闲在家,阳光传媒那个网络媒体他也不做了,很可能上述观点是他不做的原因,或者是结果.

会上若邻网的CEO陈皓源说,他在商学院的同学在日本搞了个公司做手机漫画下载,总部设置南京.他们推出的手机漫画可以在画面出现刀剑碰撞的时候让手机震动,而且在乘坐地铁或者等车的时候,只要一只手的拇指就能翻动画面.于是很多年轻人不在看漫画书了.当他们开始越过漫画出版商直接和漫画家或他们的经纪人签协议时,出版商们坐不住了,开始动用法律等手段,留住自己的漫画作者.

听了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会怎么想,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可能是数字音乐真正未来,乔布斯游说四大唱片公司开放DMI,因为数字音乐还只是他们销量的一小部分,但是局面可能在你料想不到的时刻发生逆转,如果iTune能强大的能够直接和歌手,乐队,词曲作家和制作人们签订合同出版数字音乐,四大唱片公司就该成为历史了.

接下来可能难度更大的是图书期刊出版业.以后再说吧.

类分众公司们

上周去了几个地方,一个是百泰传媒,一家高档酒店期刊架广告运营商,就是在酒店客房的杂志架上做广告.现在这样的Focus Media-like公司太多了,VC也做这投机生意,估计大多数都会被收购.
分众的模式已经走到泛滥的地步,最后他会和普通的广告模式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它做到了垄断多个渠道.形成广告轰炸性的影响力,不喜欢的人认为这是媒体暴力.
就液晶屏媒体来说,维护成本其实不算很高,利润率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保证分众的迅速扩张和不断收购.
类分众公司的成本差别很大,有的是在洗手间做个灯箱,或者冲水按钮旁边贴个小广告,成本不高,百泰传媒选择了走高端市场,它的媒介是期刊架和杂志,期刊架成本不高,杂志每期都要买,但是有可能随着酒店占有率的提高,议价能力增强,会有相当多的杂志需要他们帮助推广,再加上采取广告合作等方式,购买杂志的成本有可能慢慢降低.更大的开支是物流费用,将杂志运送到全国75个城市2000家酒店,再怎么运用运筹模型,也是笔不小的费用.
于是我就把稿子写成了类分众公司不同曲线,是说成本和收益曲线的,其实就是个幌子,VC们早就知道这么看问题了,当然他们还看管理者,团队等等.这么也意在给类分众公司泼冷水,希望大家冷静看待.
最后还是要说,目前最好的广告模式是Google AdSense,它让广告约等于对用户有用的信息,通过抓取和分析,它在这条路上可以逐步优化网页内容-受众需求-广告之间的切合度,使之无限趋近于划上一个等号.另外有价值的就是基于SNS模式的广告,它实际不是从广告开始的,是从用户需求开始的,最后对于广告主(真正的分众时代,广告主和受众能明显区分开来已经值得怀疑)来说,他们能知道信息传达给了你,我,他,而不是你们,我们和他们.若邻网是一个例子.

星期五, 二月 09, 2007

数字音乐的未来

史蒂夫开始畅想数字音乐的未来。

我看到后马上把这则苹果网站上他发的文章译出来,其实是从张亮blog上看到的。译文发到《blog中文翻译》。 这还有个中英对照版的

Source: http://www.apple.com/hotnews/


关于音乐的思考

史蒂夫 · 乔布斯
2007年2月

随着苹果的iPod 音乐播放器和iTunes在线音乐商店的巨大成功,一些人已经要求苹果"开放"数字版权管理(DRM)这个苹果用来保护其产品不被盗用的系统,以便从iTunes购买的音乐可以在从其它公司买到的设备上播放,并且,从其它在线音乐商店购买的受到保护的音乐也可以在iPod上播放。 让我来考察一下现在的情况,并且了解如何能达到那一步,然后再来看看未来的三种可能的选 择。

……[全文]

星期六, 十月 21, 2006

一个下午我就干了这些


我查阅了Google Inc. 的shopping list,写了这么几百个字,基本上都是陈年老账。

历史上的google
要理解google的现在必须回顾它的历史。

google一直以搜索为核心业务,是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不论是自主研发还是收购,都未曾离开技术领域。1998年,布林和佩奇初创google公司,凭借PageRank算法使google成为网络搜索的同义词;2002年9~10月,Google在全球推出了关键词广告服务,2003 年5~6月,Google推出AdSense广告计划,使用户能按照网站内容做广告,自此,gongle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文字广告平台;2003年初,Google通过收购了Blogger进入博客托管服务领域;2004年3月底,google发布免费电子邮件服务Gmail;IPO之后, google又推出一系列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搜索服务,比如图片、视频、新闻、地图、博客、图书、科学文献、金融、趋势、个性化等;此外,google还推出了图片管理、硬盘搜索、在线笔记和日历等工具,帮助管理资料和管理时间。

如果追踪一下google公司成立8年来的购买清单,我们更会大吃一惊,从地下光缆宇宙飞船无所不包,难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但是创始人和ceo一直在强调,google的目标是整理人类全部知识,沿着这一主线,google的研发和收购行为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参见一篇文章:看看google都买了啥


另外我还算了几个数:

以交易完成前2天的30日收盘均价396.84美元/股计算,Google目前在外流通2.192亿股的总市值为869.871088亿美元,收购YouTube的16.5亿美元股票约占其总市值的1.8%强。(原始股价来自Yahoo finance
这个取值期间未必符合正式的要求,结果大概是碰上了,偏差不是太大。yahoo finance新版还挺好使的。

星期六, 十月 14, 2006

玩转flickr

wendy拍的纳木错的照片,非常好看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豆瓣就是这样,小组跟鸟一样多,你可以查到wikipedia的登陆方法,blogger.com的使用方法,还有flickr使用手册也有人翻译来告诉大家。
我就利用这些资源又知道了flickr原来还有不少高级功能,还有一位朋友专门为介绍flickr建了个blog,在blogspot——Jump into flickr
图片分享的确满足了人们的这方面的欲望,贾樟柯说中国人也要迎来一个影像时代了,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相机、录影机越来越轻便。我突然想到老唐说自己不可能再成为第二个卡帕,因为卡帕的不可复制在于他使用了工业革命达到巅峰时期出现的便携式金属外壳相机,可以带着去战场,拍摄那些工业革命创造出来的毁灭性武器和活生生的人较量,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今天影像的纪录手段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更大的一个变化贾樟柯也没有说,那就是传播方式的变化,分享变得更加方便。我们随手可以纪录我们眼中的世界,不管你用CanonD350还是Nokia6170,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贾樟柯说过影像纪录的意义在于: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没有影像记忆而感到人生的虚无。

星期六, 九月 30, 2006

Google reader update

Google reader 升级啦!


比较喜欢新reader打开item的窗口方式。其他的改进有待发掘。

Google中国但愿可以这样走上正轨,把Google产品一一完善,毕竟“先开枪,再瞄准”不是一家成熟的公司策略。


星期二, 九月 19, 2006

Wendy的小说

Wendy在blogcn上写小说了
写得挺有水平的,但是我更喜欢她的杂文
http://www.blogcn.com/u2/93/70/dove77/index.html#

再多说两句吧,前阵子好多知名作家的blog不更新了,有的作家简单明了的告诉读者,他/她只是把blog当作网络硬盘,储存自己的小说罢了,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难以回复那么多读者的留言评论,很多意外的麻烦随之产生,最后只得作罢。
其实blog本来就有草根性,它有时候甚至具有排斥专家的特性,如果你是写作的专家——作家,尤其是畅销书作家,那么你最好匿名开blog,新浪的做法是把web1.0时代的权威、专家统治的社会结构照搬到2.0时代,本来没想说新浪的,赚取流量的商业模式其实没错,不能太理想化了。这里只说网络写作的一般规律,也是网络社会的规律,那就是没有权威,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意见,而且互动性强,可以及时反馈。这给作家带来了新的挑战,我记得托马斯·弗里德曼说过他在写the world is flat时候,不断的根据读者的反馈修改、扩充,似乎这本书永远也写不完,在纸制书籍出版前,已经有很多版本在网络上存在,分别是他在不同时期写的稿子,按照不同意见修改的版本。